灌河文学 · 散文 | 何秀华:祥瑞中国红

祥瑞中国红
◎何秀华
一袭红妆的新年,是岁月的祥瑞之始,人事的喜庆之萃,明天的希望之光。对中国人来说,没有比红色更喜庆的颜色了,从新生婴儿的红毛衽,到升学考中的红喜报,新人结婚的红盖头、红双喜,以及春节家家户户张贴的红春联、红福字,还有圆圆满满的红灯笼、造型优美的中国结等等,一律都是红色引航。在中国,红色具有超过其它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,被誉为“国色”。中国尚红文化流传至今,其一与农耕民族对太阳、火、血的崇尚有密切关联。太阳是孕育万物的生命之神,农耕民族,靠天吃饭。我国地理环境特别,东濒茫茫太平洋,北临漫漫戈壁滩,西南阻隔着世界上最庞大高峻的青藏高原,其内部开阔的黄河流域,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华夏农业文明,万物生长靠太阳,对太阳的崇拜,必然衍生出红色崇拜。火可以驱走寒冷和黑暗, 原始社会后期,人类发现了火,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;火能驱邪逐魔、消灾去污,被视为神物。鲜明的红色作为火的标志,被人类崇拜成为必然。血是生命力的象征,新生命的诞生,是伴随着母亲的血液呱呱坠地;红色代表鲜血,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,红色崇拜,由此催生。中国人喜欢使用红色,其二是缘于护佑传说。相传,“年”原本是只怪兽,头上长角,凶猛异常,平时深居海底,一到除夕就上岸害人。为了躲避年兽,人们每到除夕,就扶老携幼,逃往深山。有一年除夕,从村外来了个乞讨老人,逃命途中,乡亲们也顾不上关照他。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奶奶,给了老人一些食物,并劝他赶紧上山躲避年兽。那老人却说,如果允许他在这里住上一晚,他能把年兽赶走。老奶奶劝离无果,便把家留给了乞讨老人,自己上山避难去了。半夜时分,年兽进村,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:村东头老奶奶家,门上挂着大红布,屋里红烛通明。年兽浑身一抖,怪叫着扑向老奶奶家。快到门口时,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,这时,老奶奶家院门大开,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,哈哈大笑走了出来,“年”大惊失色,浑身战栗,夹着尾巴逃跑了。从此,每到除夕,人们就效仿贴红联、点红烛、穿红衣、放鞭炮,后来挂灯笼、舞龙、舞狮、敲锣打鼓,相互庆祝。尚红文化流传千古,还是一种象征延伸 。神农氏教人们种植谷物,使人们不受饥饿的困扰,后世尊称他为“炎帝”,史料称:“炎帝,火德,其色赤。”周朝人喜欢红色,地面都要涂成红色,称之为“丹地”,也是最早的红地毯。春秋战国时代,孔子说红色是大雅之色,代表正统。到了西汉,刘邦自称“赤子之帝”,龙袍也改成了红色的,宫殿都是朱门彤柱,连打仗的时候,都要穿上红色的戎装。唐宋时代,陶瓷技术进入巅峰时期,矾红陶瓷远销海外,外国人称之为“中国红”。到了明朝,结婚、生子等喜事都用红色,认为红色越多,生命力越强、越旺盛。很多习俗,都是从明朝一直延续保留下来。当下中国,党旗、国旗迎风飘扬,都是以正红为底色,象征着胜利和进步。中国红,满含秦汉气息,延续唐宋遗风,承袭魏晋脉络,流传元明清和新中国之神韵。中国红,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,就像龙一样,是“中国人的文化图腾”“中国人的魂”。
作者简介
何秀华,江苏响水人。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。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,从事卫生工作33年。有多篇作品发表在县市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。

扫码关注“灌河文学”

扫码阅读《云梯关》电子书
温馨提示
近期热点:
“我心向党”主题征文活动
参赛时间:
2020年7月1日~2021年3月10日
通知链接如下:
灌河文学 | 响水县关于举办 “我心向党”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